新闻中心

所在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一条国际大通道如何改写西部经济版图?

发布时间:[2025-03-13 15:50 ]  浏览次数:57次

返回列表

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中国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深刻重塑该区域的产业格局。

作为国家战略级物流通道,陆海新通道已覆盖西部13省(区、市),联通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2023年上半年货运量突破42万标箱,同比增长28%。在这组数字背后,一场以通道经济撬动产业变革的转型升级大戏,正在中国西部加速上演。

物流体系重构:从“内陆洼地”到“开放枢纽”

近年来,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不断深化,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发显著。专家指出,陆海新通道不仅提升了区域内的物流和运输能力,还优化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随着多条铁海联运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和重要港口及铁路设施的升级改造,这一战略通道逐步成为中国西部与全球市场之间的关键经济枢纽。

“过去,出口东南亚要走长江水运到上海,再转海运,耗时25天以上。现在通过陆海新通道,12天就能抵达雅加达。”重庆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物流总监李峰坦言,这条西部最快捷的出海通道,让企业海外订单处理效率提升40%。这并非个案,截至2023年6月,陆海新通道已开通国际联运线路78条,形成“铁海联运、跨境公路、国际铁路”三位一体的物流网络,西部主要城市货物出海时间平均缩短10—15天。

物流效率的跃升直接推动成本下降。广西钦州港自动化码头启用后,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30%,叠加“一单制”多式联运改革,西部企业物流成本较传统路径降低20%。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22年,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至14.1%,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体系的质变,使得重庆、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开始展现“准沿海”的区位优势。

数字化变革同步加速。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后,西部企业接入新加坡的时延降至70毫秒以内。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单一窗口”平台,货物通关时间压缩30%。

产业集群崛起:从“单点突破”到“链式生长”

“通道+产业”的聚合效应,正在西部催生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率先形成示范效应。成都高新区依托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双通道”优势,聚集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在西安,隆基绿能通过陆海新通道将单晶硅片直供越南光伏组件厂,带动陕西光伏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2023年1—8月,经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西部特色农产品达8.2万标箱,同比增长65%。宁夏农业农村厅2023年数据显示,通过陆海新通道出口的葡萄酒均价较传统渠道提高25%—30%;甘肃中药材在广西形成精深加工集群,出口附加值提高4倍。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产业生态层面,贵州依托通道优势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吸引华为云、苹果iCloud等超大型数据中心落户,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公众号